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

 

教師手札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  文/劉雅如


這學期,我實習的班上新安置一名自閉症幼兒小棋,小棋每天利用下午時段在普通班接受融合教育。

因融合環境的幼稚園老師及醫院系統的治療師向家長反映,小棋 最近上課出現尖叫、撞頭等行為,嚴重影響上課進度,療育老師甚至因此提議要將小棋調整至與年齡更小的同儕一起上課。為此,家長多次來校和班級老師晤談,懷疑是否因到特幼班上課適應不佳,模仿其他同儕才出現問題行為。
 
特幼班老師根據教學現場觀察,向小棋父母說明,小棋上課時間出現尖 叫、撞頭的行為真的不多,除非對他有所要求而他不願配合時,才會以尖叫方式表達自己意見;且班級中並沒有小朋友出現該行為,可確定小棋這些行為並非在特幼 班模仿習得。


老師並試圖引導父母在家庭中觀察小棋出現問題行為的原因及情境,但小棋爸媽對老師的解釋似乎抱持質疑態度。
 
一天早上,小棋爸爸突然出現在教室窗外,觀察小棋上課情形。經過一個早上的觀察,爸爸終於放下心,也接受老師的說法。因為小棋在這裡適應得非常好,個別學習時間能自己安靜在坐位上操作教具,且願意接受老師一對一的認知教學;團體課程時段,也能根據老師的口語指令,與同儕輪流及共同參與課程活動。
 
有些孩子突然出現新的問題行為,並不代表他退步了,也有可能是進步的象徵。
 
如上述的例子,小棋的尖叫、撞頭,可能是因為自我意識的察覺與表達,自主性開始萌芽,先前因為這方面的能力尚未發展,總是隨著大人的意見而走。現在能有 自己的想法及行為表現,表示他已經開始學習自己做決定,但礙於語言表達能力受限,不知如何透過口語呈現想法,只好以尖叫、撞頭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挫敗。
 
當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以前從未出現的問題行為,或某一種行為出現頻率突然增加,應探究原因,是環境改變,對人的適應,還是學習正進入另一個新的階段。

觀察孩子出現問題行為的情境與頻率是必要的,確定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情境(人、事、時、地、物)為何,哪些時段比較容易出現,出現頻率的高低……這些因素都值得觀察。而不是把焦點放在孩子哪個行為不好,卻忽略了引發該行為的原因。
 
唯有真正了解原因才可能解決問題,否則將輔導孩子的重點著眼於制止不好的行為,卻沒有呈現孩子值得肯定的表現,都是治標不治本,孩子的需求及問題依舊存在。


http://www.mdnkids.com/specialeducation/detail.asp?sn=542